超声针和B超都是超声检查中常用的辅助检查方式,两者的作用与检查目的基本相同,都可以用于检查腹部、盆腔、血管等部位,一般情况下,两者都可以较好地显示病变位置、病变程度。
1、超声检查:超声检查可通过将超声波照射在体内,形成折射影像,从而显示局部病变位置、病变深度等情况,临床上常用于辅助诊断肝脏、心脏、甲状腺、乳腺、血管等部位的病变,同时还能够辅助进行妇科检查,帮助确定治疗方案;
2、B超:B超检查通常是将B超探头放在腹部,利用超声波的物理特性进行成像,可用于检查腹部器官,帮助判断局部病变位置、大小,以及检测局部是否存在占位性病变等。
此外,如果需要对疾病作出定性诊断,只能通过B超检查进一步判断病变位置、病变深度等情况,或者通过CT、核磁等其他影像学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,而超声检查无论是利用何种模式,均无法做到病变的定性诊断,因此在进行此类检查时需要打超声针;
3、CT:CT检查通过将射线探入人体,对某一部位进行扫描,通过CT扫描结果可以进行定性诊断,也可以在CT扫描后进行定量分析,帮助明确病变位置、病变深度等情况;
4、核磁:核磁检查是通过将磁场调强后对人体进行扫描,通过分析其成像结果可以进行定量分析,主要用于明确局部是否存在占位性病变。
由于超声检查可以明确局部病变位置、大小和深度等情况,因此在必要情况下可以使用超声针或者B超针进行辅助检查,有利于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