任何医用耗材都有其明确的有效期,灭菌(消毒)耦合剂也不例外。一旦灭菌耦合剂超过了产品标签上标注的有效期,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就可能无法得到保障,继续使用会带来多种潜在风险。
过期灭菌(消毒)耦合剂的潜在风险包括:
1、消毒效果降低或失效: 灭菌耦合剂中的活性杀菌成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分解或失效。过期后,产品可能不再具备宣称的杀菌能力,无法有效杀灭病原体,从而失去了消毒功能,增加了交叉感染的风险。
2、微生物污染增加: 产品的防腐体系或灭菌状态可能失效。过期后,耦合剂本身可能成为微生物滋生的温床,被细菌、霉菌等污染,不仅无法消毒,反而可能将病原体引入患者体内或超声探头表面。
3、物理性状改变: 过期耦合剂的凝胶结构可能不稳定,出现分层、变稀或结块等现象。这会影响其声阻抗匹配性能和使用体验,导致超声图像质量下降,甚至影响诊断准确性。
4、成分分解产生有害物质: 产品中的某些成分在过期分解后,可能产生对人体皮肤或超声探头有刺激性甚至毒性的物质。使用过期产品可能引起皮肤不适、过敏反应,甚至对探头造成腐蚀。
因此,医疗机构和用户必须严格遵守医用灭菌耦合剂的有效期管理规定,过期产品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按照医疗废物相关规定进行妥善处理。宁可更换新的耦合剂,也绝不能冒险使用过期产品。